据海关统计,2011年经满洲里口岸进口化肥109.1万吨,同比(下同)增加40.8%;进口值4.2亿美元,增长65.6%;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387.5美元,上涨17.6%。主要有以下特点:
一、全部进口自俄罗斯。
二、下半年进口量逐月走低,进口均价持续走高。2011年上半年口岸化肥进口量震荡走高,5月进口12.8万吨,创2007年8月以来新高,同比增加11.5倍。8月起,月度进口量下行,12月进口7.4万吨,同比减少33.8%;与此同时,年内口岸化肥进口均价持续上涨,12月已达每吨424.9美元,创2008年12月以来新高,同比上涨29.3%,环比上涨1.1%。
三、主要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口。2011年满洲里口岸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口化肥77.9万吨,增加17.9%,占同期口岸化肥进口总量的71.4%;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31.2万吨,增加1.7倍。
四、私营企业进口量居首位。2011年私营企业经满洲里口岸进口化肥62.6万吨,增加14%,占进口总量的57.4%;集体企业进口30.9万吨,增加1.1倍;国有企业进口15.6万吨,增加92.5%。
五、逾九成进口为氯化钾。2011年经满洲里口岸进口氯化钾98.6万吨,增加49.5%,占进口总量的90.4%。
2011年口岸化肥进口增长显著,近月连续量减价扬的主要原因为:
一、国内产能不足推动进口增长。钾是植物必须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,研究发现,我国南方地区大约有2/3的水稻土和2/1的旱地土壤缺钾。但是,我国钾肥资源稀少且纯度较低,国内供需缺口长期依赖进口弥补,根据中国钾盐(肥)行业分会发布的统计数据,2011年国内钾肥总产能为479.3万吨(实物),1-11月,全国钾肥产量为360万吨,自给率仅为58.1%[1]。与此同时,随着全球粮食和农产品需求大幅增加,价格持续高位,我国进入农业生产高峰期,化肥需求量明显增加,由此产生的供需缺口只能通过大量进口来弥补。
二、俄罗斯边贸钾肥停供影响近月进口步伐。为确保年底前执行完俄罗斯与印度签订的2011年第四季度钾肥发运合同,俄罗斯钾肥供应商宣布自10月起暂停对中国市场边贸钾肥的出口[2]。由于口岸化肥进口以边贸方式为主体,此举直接造成口岸近月化肥进口量的下降。加之随着冬储的到来,钾肥需求旺盛,原料供给量不足,势必抬高进口均价